詢問車
電話
搜尋
Language
繁體中文
English
關於一成
關於我們
產品介紹
處方/指示用藥
指示用藥
處方用藥
機能食品
醫材/用品
最新消息
醫學新知
公司訊息
商業合作
HOME
最新消息
醫學新知
最新消息
News
醫學新知
想補充鈣質 咖啡+牛奶 無效
許多人不喜歡單喝牛奶,但又想補充鈣質,乾脆選擇喝拿鐵咖啡來補鈣;不過,醫師和食藥署都提醒,牛奶中的鈣質會與咖啡所含草酸結合而排出體外,反而降低鈣質吸收。
國健署調查,九成九國人乳品攝取不足,連帶影響鈣質吸收,老年恐有骨質疏鬆症。不過,如果以為喝拿鐵就可間接達到補充鈣質的目的,高醫大骨科醫師、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高田直言,靠咖啡加牛奶的方式補充鈣質,基本上是沒用的,因為牛奶中的鈣質會與咖啡所含草酸結合而排出體外,會降低鈣質吸收;攝取太多咖啡因已確定會導致骨頭鈣質流失,包括咖啡、茶都含有咖啡因,建議民眾一天不要喝超過五杯咖啡或茶,避免鈣質流失。
醫師︰鈣質會隨咖啡草酸排出體外
台灣更年期醫學會也提醒,喝咖啡雖不是骨質疏鬆的直接原因,但咖啡因有利尿作用,會讓身體中水分大量排出,同時也會導致體內鈣、鎂等礦物質跟著流失,咖啡因被列為骨質疏鬆的危險因子之一。
食藥署也指出,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乳品與含咖啡因飲品應避免一同飲用,以免吸收不到牛奶中的鈣質。
很多原因會影響鈣質流失,包括不運動、少喝牛奶和各種不良的生活習慣等,單一歸咎攝取太多咖啡因並非決定性因素,建議改善生活習慣和均衡飲食比較重要。適度日照助鈣質吸收 運動強化骨骼
食藥署表示,成人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為一千毫克,除牛乳或乳製品外,也可從小魚乾、豆製品、堅果類、蔬菜等食物獲得豐富鈣質;或可藉由適度曬太陽,產生維生素D,幫助體內鈣質吸收,適度運動可強化骨骼。
對於有乳糖不耐症的民眾,國民健康署建議,可以少量漸進式的方法攝取乳品,或將乳品與其他食物一同進食,幫助減少乳糖不耐的症狀;純素食者可選用含鈣豐富的蔬菜和黃豆類,如小方豆干、干絲、黃豆、豆皮等。
參考資訊來源:20180424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paper/1283703
長期鼻塞有濃鼻涕 恐是鼻息肉惹禍
您也有長期鼻塞且有膿鼻涕的困擾嗎,小心恐是上頜竇後鼻孔息肉惹禍!
上頜竇後鼻孔息肉屬於鼻息肉一種,約佔成人鼻息肉的4%至6%,占兒童鼻息肉的33%,臨床上多發生為單側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耳鼻喉科主任朱峻緯指出,過去就曾有個案長期受此症困擾,且嚴重影響生活及睡眠品質,直到就醫後採微創動力旋轉刀之內視鏡鼻竇手術,才恢復呼吸順暢。
"內視鏡鼻竇手術 有效避免再次併發"
治療上,目前以手術是唯一能根治的方式,過去傳統治療以Caldwell-Luc術式為主,但內視鏡手術的日益進步,目前以內視鏡鼻竇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。朱峻緯主任指出,透過內視鏡鼻竇手術,能將息肉有效完全清除,且將息肉位於上頜竇內的莖部起源處附近之上的頜竇黏膜一併摘除,避免日後再次併發,並保留大部分正常的鼻黏膜。
"微創旋轉刀手術 縮短手術時間"
而透過輔以微創動力旋轉刀進行手術,不僅有效縮短手術時間,減少患者出血量,也能協助醫師提高手術視野清晰程度。朱峻緯主任呼籲,若出現相關症狀時,應盡快就醫檢查,才能避免使症狀加劇,影響日常生活。
參考訊息來源:20181224 健康醫療網 http://health.businessweekly.com.tw/AArticle.aspx?id=ARTL000126245
長紅疹+關節疼痛 恐是過敏性紫斑症惹禍
過敏性紫斑症多好發於5至11歲兒童,男女比相當,患者會出現散佈於全身的突起性紫斑的典型症狀,又以下肢及屁股居多,且佔6至8成患者會伴隨關節炎,8成會有腹痛及嘔吐,5成則有皮下水腫;台中醫院小兒科醫師洪千惠指出,主因為一種由IgA抗體所引起的全身性血管炎,根據常見的侵犯部位對應出相關的症狀。
"病菌誘發免疫反應 引起過敏性紫斑症"
血管炎最常侵犯皮膚、腸胃道、腎臟和關節的小血管,少見的還包含肺部和中樞神經等;洪千惠醫師表示,引起過敏性紫斑症的原因還有待釐清,但有75%患者描述,病兆發生前有呼吸道或腸胃道感染問題,研判恐是因病菌誘發患者體內過度的免疫反應引起。
"治療過敏性紫斑症 服非類固醇抗發炎藥"
洪千惠醫師進一步說明,臨床上,曾有一名6歲女童,起初只是小腿出現零星紅疹,誤以為是蚊子叮咬,沒想到疹子不僅越來越多,顏色也變成青紫色,連膝蓋關節也感到腫脹疼痛,就醫後確診為過敏性紫斑症。目前在治療上,以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為主,除非有嚴重腸胃道或腎臟侵犯等現象,則改以類固醇治療,少數病患則需合併免疫抑制劑舒緩。
"症狀輕微者 預後8週能康復"
家長也不需過於擔心,若屬於症狀輕微者,癒後只會影響到皮膚,約8週就能自行恢復,且部分病患經過治療都能痊癒,並不會留下後遺症;不過洪千惠醫師提醒,約5成病患可能會在發病6週內有復發現象,但症狀會比前一次輕微且好控制,除非症狀一開始就來勢洶洶,僅15%病患可能演變慢性腎損傷,甚至得洗腎治療。因此若有任何徵兆出現時,應盡快就醫治療,避免症狀加劇。
參考訊息來源:20190102 健康醫療網 http://health.businessweekly.com.tw/AArticle.aspx?id=ARTL000126572
糖尿病控制不佳 ★. 小心 ! 心血管、腎臟疾病恐找上門
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主要併發症與死因,糖尿病患者約3分之1同時有心血管疾病、15%合併心衰竭,研究發現糖化血色素每上升1%,心衰竭風險就增加16%,長期可能導致心臟功能惡化、進而死亡,約近6成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。
糖尿病患者也要注意腎臟病變的併發症,因為末期腎臟疾病約40%肇因於糖尿病,若腎臟功能出現問題,生活品質將會大受影響。
糖尿病治療重點為控制血糖,若未妥善控制,會引起許多併發症,例如大動脈硬化、眼睛病變、神經病變、腎臟病變等,但不只影響健康,同時提高醫療費用,恐增加患者經濟負擔。
隨著醫療水準的進步,糖尿病藥物也越來越多元,已有可能助於降低心衰竭住院率、心血管死亡風險,以及腎臟病變風險的選擇,糖尿病患者只要積極接受治療、並聽從醫囑,即可成功控制病況,減少共病找上門的機會。
參考訊息來源:20181213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://health.ltn.com.tw/article/life/breakingnews/2641487
巴金森不是老人病
巴金森病主要是大腦多巴胺分泌異常,進而影響行動,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。
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吳瑞美表示,門診中有近2成患者是年輕型巴金森病,多半與基因、家族遺傳有關,就有年僅約18歲的高中生確診,且姊妹相繼罹病,提醒若有單側手抖、行走緩慢小碎步、面具臉等疑似症狀,儘速就醫檢查,以利把握治療時機。
巴金森病造成的腦部功能損傷不可逆,若患者未能夠妥善控制,可能加速出現動作障礙,陷入失去行動能力、失去表達能力、失去快樂、失智的「四失」威脅。
現在巴金森病已有多種治療方式,會按患者症狀提供適合的治療選擇,早期病人有機會控制到與正常人一樣、看不出來罹病,病史若長達10年以上,雖然可能仍會有走路不順等問題,但至少保持行動能力,能夠有自理日常生活的功能,因此呼籲應該要積極治療、勇敢面對疾病。
參考訊息來源:20181212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://health.ltn.com.tw/article/life/breakingnews/2640313
9 / 9
1
2
3
4
5
6
7
8
9
登入
密碼
登入
關
Warning
: Unknown: write failed: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(28) in
Unknown
on line
0
Warning
: Unknown: Failed to write session data (files). Please verify that the current setting of session.save_path is correct (/home/success_medical/tmp) in
Unknown
on line
0
搜索
Warning
: Unknown: write failed: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(28) in
Unknown
on line
0
Warning
: Unknown: Failed to write session data (files). Please verify that the current setting of session.save_path is correct (/home/success_medical/tmp) in
Unknown
on line
0